王树增:民族历史残缺就是心灵残缺

2015/11/5 10:04:2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行业资讯

“如果我们再用狭隘的观点看抗日战争,如果再对那段历史漠然无知的话,我们不配做中国人”,11月4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原武警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王树增将军心怀忧患语言铿锵,“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心灵健康的民族,不把自己的民族历史健全起来,民族历史残缺就是心灵的残缺”。


“我有一个观点,对抗战史耸人听闻的错误认识不怨年轻人,是我们没有提供好的历史读物,没有提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角度和历史高度”,王树增说,“要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就必须把战争之前的中日两国国情搞清楚”。几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本的“明治维新”一举成功,而中国的“百日维新”人头落地,日本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王树增表示,与物质匮乏比起来,更重要的是精神差距。日本万众归心,而中国军阀混战一盘散沙。


“我们今天无论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来赞美这个历史名词都不为过,这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少有人讲到点子上,我认为统一战线就是要万众一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不至于亡国”,王树增认为,1935年最早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唤醒国民的抗争精神。统一战线一出,国民精神为之一振。战场上将士用命,街坊里踊跃募捐。王树增讲到左权将军、张自忠将军等一大批国共将士在抗日战场上以身殉国时几欲落泪,讲到从著名华侨陈嘉庚到擦皮鞋的苦工都纷纷为国捐款时慨然感叹,“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本质,在危亡的关键时刻,像火山一样喷发了,这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谈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王树增认为,“这两个车轮支撑着战争,缺一不可。敌后战场牵制着近40万日军,而正面战场仅大的战役就二三十次,数百万中国青年倒在战壕里,每一个倒下的中国青年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家里都有一个眼泪哭干的母亲”。王树增考证了大量的抗战细节,很多士兵留下了名字,而更多的是无名氏战死异乡归于尘土,王树增说,“我们高楼大厦太多,纪念碑太少”。

在座学员几欲落泪,却又内心澎湃。(摄影:劳毅力)

扫一扫关注事务所
关注我们的官方认证微信
以了解集团更多资讯
关于我们
服务范围
加入我们
专业问题答疑
财会猎头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山东长恒信事务所集团 鲁ICP备15037451号-1 Copyright© 2015 www.changhengxin.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333号